学科人才

讲师

盛志德
发布时间:2018-09-25

发布时间:2012-09-23 11:48:00 点击:

姓   名∶盛志德

出生日期∶

1964

9

17

 

出生地点∶安徽省合肥市

学    位∶哲学博士

现在任职∶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社会科学教育学院讲师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文科楼社会科学教育学院,510275

联系电话:020-84037956(住宅),13662502524

电子邮件:szdgz@sina.com

 

 

工作情况

:

 

1993至今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社会科学教育学院讲师

1987-1990      北京工业大学社科部助教

我于1987年到1990年在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工作过三年。1993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部(现在改为“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工作到现在,主要从事对大学低年级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公共课教学任务。

 

 

主要研究领域

:

 

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是哲学专业,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时是西方哲学史,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读在职博士时是中国哲学史,方向是“比较哲学与比较宗教”。

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学术思路如下:

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为什么康德对范畴的先验演绎写了两个阐释?》,我的博士毕业论文是《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比较研究》,我在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康德的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切地认识到康德哲学特别是他的伦理学思想对西方近现代社会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康德的责任伦理学对西方社会向现代民主的公民社会迈进的重大的奠基性作用。我是中国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与改造是中国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康德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思想是批判性地重新认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伦理文化的最重要的参照之一,这是我想到美国做访问学者,进一步向美国的康德专家们请教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学习康德哲学有隔了一层的感觉,到美国,在西方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下学习西方文化中康德哲学的现代解释与现代发展会更真切深入,而且美国现代的康德问题专家的真知灼见必定会给我诸多的启发与助益,有利于我本人的康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我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深入。

我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教育学院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在教育学院内的研究领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使用语言:

 

汉语、英语

 

 

学历学位

:

 

1999.9--2006.6博士,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题目: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比较研究

1990.9--1993.6   硕士,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专业

1983.9--1987.7   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

 

 

学术荣誉

:

 

1、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为2007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出国留学人员,研究课题为“康德的责任伦理学对中国家族伦理学为中心的传统文明有何助益?”,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系访问研究一年。

2、因本科教学成绩突出,2009年1月荣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教育学院社科系2007年度教学优秀奖。

 

 

已发表论著:

 

 

专著:

 

Ø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比较研究》,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7

 

 

著作:

 

Ø 灵魂救赎的宗教复兴思潮,《全球化时代世界意识形态流派述评》第四章,人民出版社2010,8

Ø 《20世纪西方人生哲学》第五、六章,人民出版社2006,3

Ø 教材《人生修养导论》第四章,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出版社1997,6

 

论文:(均为第一作者)

Ø 

康德论

“公共信念的公权化发展”,现代哲学,2012年第2期

 

Ø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理性良知”加“意识形态”,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Ø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教学研讨与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10,1

Ø 全球意识形态的“战争与和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第4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Ø 康德道德研究中道德规律与道德史的内在矛盾,现代哲学,2007年第4期

Ø 为什么康德对范畴的先验演绎写了两个阐释,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学报社科版,2000,2

Ø 当代中国大学德育教育的困境与希望,《世纪之交的高校德育》,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3

Ø 崇高的德育与健康的德育,《明辨与探索》第5集,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出版社, 1997,9

 

书评:

Ø 新文化的黎明——《中西人论的冲突》读后,《哲学研究》,1993,3

 

翻译:

Ø 什么是启蒙?《世界哲学》,1991年第4期。

 

未发表论著:

 

论文:

Ø 《论自杀》,2003年12月。

Ø 《论思想文化建设的规律性》,2003年1月。

 

时评:

Ø 《“清华大学”“祸国殃民”》,2009年6月。

Ø 《从孙东东看“北大精神”的衰落》,2009年4月。

Ø 《从阎崇年被掌刮事件——看中国历史研究中单一政治角度控制的危害性》,2009年1月。

 

 

科研项目:

 

         

当代老员工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明创新基地“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

       

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术交流、会议: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008年11月,在北京参加改革开放30年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讨会。

2008年6-7月,在北京、延安参加2008年第2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

2008年4月,在广州与香港中文大学黎万红教授交流调研。

2007年11月,在广州参加广东伦理学学会会员大会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坛,所撰写的新闻稿被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新闻中心、中大校报采用。

2006年7月2-4日,在北京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研讨会。

2006年6月8-10日,应邀赴港参加“培育民主素质的道德及公民公司产品策略”公民教育研讨会,并代表课题组作《润物细无声:民主教育与教育民主在中国大陆——一位员工家长看现在的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主题发言。

2003年9月,参加调研并撰写《关于成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通识教育中心的申请报告》,促请学校尽快在教育学院成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通识教育中心”。

2000年6月20-25日,带员工赴香港教育学院实习,学术交流。

1999年11月,主持科研沙龙。

1999年9月,在广州,与瑞士佛里布朗大学心理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M·Perrez座谈讨论。

1997年11月主持学术沙龙,题目:1)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2)邓小平理论与两课教学。

1996年3月,在天津参加会议,并作“当代中国大学德育教育的困境与希望”主题发言,文章同期发表在《中国教育报》。

 

 

报纸、学术评论、媒体访谈:

 

2004年7月,接受金羊网、《民营经济报》记者采访,就“民营企业家从政现象”发表了看法,报道题为《学者认为民企老板从政推动官场改革》。

 

 

社会兼职服务情况:

 

长期兼职担任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