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员工动态

员工动态

中国社科院辛向阳研究员主讲“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九十四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1-05-26

5月15日上午,公司“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九十四期在文科楼326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伟德1949官网党委书记、副经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伟德1949官网经理辛向阳研究员应邀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方法论”的专题讲座。公司吴育林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辛向阳研究员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论述为引,阐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看待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方法及方法论的学习,在多种场合、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国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及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辛向阳研究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现实问题,着重介绍了五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时空分析的方法、规律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和不虞效应分析的方法。他引经据典,聚焦时政热点,用诙谐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开展全方位剖析。

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辛向阳研究员指出,在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时,首先要搞清楚具体问题的内涵,把握客观事实。他引用列宁的观点,指出具体问题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是整体性问题,也是时间性问题。关于如何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抓住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即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最不可理喻的事实,最新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而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事实的总和。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去伪”,避免基础信息失真与信息传递失真,才能抓住真问题。

针对时空分析的方法,辛向阳研究员以《资本论》的写作为例,介绍了马克思关于时空分析方法的运用,指出资本运动有其现实的空间性,资本运动可用时间消灭空间。中国经济尚处于空间经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城市空间扩张,城市空间扩张带来的是房地产的扩张和房价上涨,同时也挤压了集约型经济的空间,导致投资扩张为粗放式发展。他进一步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时间经济形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针对规律分析的方法,辛向阳研究员指出,使用规律分析的方法应善于从各种复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关系,善于从事物的本质联系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善于从未来趋势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深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关键在于把握好四个“三大规律”,一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二是现代化的三大规律,即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三是执政的三大规律,即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共产党执政的普遍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规律;四是发展的三大规律,即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针对阶级分析的方法,辛向阳研究员指出,作为科学的方法,阶级分析法在当今社会并未过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存在的现实情况需要阶级分析方法,西方很多学者也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在西方国家依旧有价值。为更加具体地研究社会群体的变化,他认为应进一步发展以阶级分析法为基础的阶层分析法,提出进行“阶群分析”,主张对阶级、阶层内部的群体展开分析。

针对不虞效应的分析方法,辛向阳研究员引用恩格斯的观点,指出无论是在自然领域还是人类社会,政府制订的政策都有积极性和外部消极性并存的特点;从远期看,外部消极性往往会逐步抵消短期的积极性,造成人们没有预料到却又恰恰不想要的结果,这便是不虞效应。关于如何防止不虞效应,他认为,要运用好历史分析的方法,切勿忽视事物基本的历史联系;要正确地把握问题的现实状况,防止形而上学;更要准确地预判未来,防止掉入陷阱。

随后,与会师生与辛向阳研究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就师生们提出的如何评价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贫富差距和共同富裕关系等问题,辛向阳研究员一一作出详细、精彩的解答。

讲座结束后,吴育林教授就讲座内容分享了两点体会:一是辛向阳研究员旁征博引、结合现实,将丰富的现实与相关理论紧密结合,把抽象的哲学方法论讲得生动、有趣又深刻,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思想理论深刻、信息量丰富的讲座;二是讲座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写作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