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员工动态

员工动态

崔唯航教授讲授“中国道路与文化发展论坛”第七十八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性维度
发布时间:2020-10-31

     10月29日下午,公司“中国道路与文化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七十八期在文科楼223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崔唯航应邀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性维度”的专题讲座。伟德1949官网经理林进平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崔唯航结合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直接切入讲座主题,从“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现实的”这一角度出发,从学科定位、辩证法、现实观以及方法论四个方面提供了自身对问题的独特思考。

   首先,崔唯航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学科定位,即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的过程中,需要辨析理论学科与现实学科的关系。他援引了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的“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认为相较于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而言,马克思一生的哲学创造始终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其论著并非一种体系性的建构,而是有着现实的针对性,从而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作为现实的学问,即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旨趣。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必须以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
   其次,崔唯航分享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辩证法问题的看法。他指出,研究“活的”现实、“活的”历史、“活的”问题要运用“活的”方法。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和继承。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流动的、鲜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牢牢把握住辩证法原则,确立辩证法的视域和框架,强调了在历史性与过程性中理解辩证法,而不能仅仅视之为一种形式方法。

   再次,崔唯航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观的三个维度:一是必然性的维度,他指出现实不等于现存,现实乃是本质与存在的相统一;二是社会性的维度,即现实也不等于事实;三是具体性的维度,认为马克思始终关注的是具体的现实,而不是抽象的原则。

   最后,崔唯航与同学们分享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问题。他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一方面原则上是没有“现成”的、可以随意套用的方法,对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而言,真理是过程;另一方面则是存在着“路标”意义上的方法,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实践的逻辑、现实的逻辑的呈现。进而,他强调在研究过程中要学会有“自作主张”、“以我为主”,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这个世界,即确立起学术研究的自我主张。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崔唯航与师生进行了研讨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讲座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