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日晚,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联合伟德1949官网研究生会,在文科楼223室举行第十一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本期读书会由石德金教授领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张慧鹏副教授主持,刘勇、王宁、柳成雅等老师与谈,三十余名员工参与研读。
首先,石德金教授简要介绍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写作背景和语言风格。《导言》于1844年2月发表在马克思和卢格在法国巴黎编辑出版的《德法年鉴》第一期(也是最后一期)上,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引用了较多的典故,隐喻繁多,因而研读时需要狠下功夫。随后,石德金教授根据《导言》各段落内容将文本划分为三个部分:一至七段是对德国宗教的批判;八至二十七段是对德国现状的批判,包括对制度和法哲学的批判;二十八至四十八段则探讨了德国解放的可能路径。
石德金教授进行文段精读
在文段精读环节,石德金教授带领同学们逐段研读《导言》,逐字逐句地剖析了其中的重点语句。例如,文本第二段的“谬误”是指什么?石德金教授从该句的注释出发,介绍了西塞罗在《论神之本性》中对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泛神论的批判,指出“谬误”正是那些为神作辩护的哲学。石德金教授还阐明了自然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的区别,指出历史法学派主张用过去的习惯为现实的落后现象寻求合法性,并依次讲述了文本中涉及的圣经典故和隐喻内涵。在读到文本所引用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时,石德金教授认为普罗米修斯的斗争意志和抗争精神引起了马克思的共鸣,因此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普罗米修斯的典故,将其作为觉醒者、启蒙者和革命者的象征,昭示着对德国光明未来的殷切期盼。
在自由讨论环节,石德金教授和与会师生就马克思的写作风格、悲剧和喜剧的内涵及划分标准、德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谈到悲剧和喜剧的内涵与划分标准时,石德金教授指出悲剧是因其无法避免的必然性,而喜剧是悲剧的重复,对此他还联想到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开头的“悲剧”与“笑剧”。读到“在德国却要把垄断发展到终极”时,石德金教授认为此处涉及德国式的现代化问题,建议将其作为理解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视角。
本期读书会帮助与会员工厘清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逻辑架构和深层内涵,石徳金教授在导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仅发人深省,更为大家阅读经典文本提供了新的理解方向,有助于同学们更加深入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
与会员工与老师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