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伟德1949官网新闻

伟德1949官网新闻

思政学苑|致那些藏在共和国史背后的人
发布时间:2023-04-01

      自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思政课建设以“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为根本遵循,持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教学质量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紧扣“文献+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导员工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书写红色记忆,提升员工在思政课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课程教学效果广受好评,于2022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和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一流本科课程。本专栏将陆续展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思政课教学成果,以利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致那些藏在共和国史背后的人

 

作者: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21级理工实验班 郭俊杉

指导教师:伟德1949官网 姜帆

 

访谈对象:施理君(1937年6月8日——),女,四川遂宁人。

访谈时间地点:2021年10月2日晚于家中。

 

      她看着我告诉她可以选择的主题,沉默不语。而我亦是一言不发,感觉她仿佛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回忆之中。

 

     “我大概能讲讲这个。”她指了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题。——题记

 

(陈毅:第一排右二,奶奶:第一排右一)

      

      我第一次看见上面这张照片,是在2021年的5月。当时的我正在备战高考,父母在与奶奶的谈话中聊起了奶奶的大学和专业:重庆大学电机制造专业。奶奶像是想起了什么,从相册里拿出这张照片。1958年,陈毅副总理来到重大视察计算机的研发进展。当时还在读大三的奶奶作为科研组组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为陈毅副总理讲解了他们电子管计算机团队的人员结构、研发过程与研发成果。

 

      “1956年,我考入了重庆大学电机系,我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奶奶指了指泛黄的成绩单。“大三的时候老师来班里直接点人,然后我就被选去了做电子管计算机,是当时全国第一批参加计算机研究的老员工,还有一批员工被选去了做模拟电子计算机。”

 

我:“那当时你们怎么做计算机的呢,有人指导吗?” 

奶奶:“有其他学校的教师来一起做这个,但是其实大家都算是同事。要做计算机就主要是靠看书,和大家一起讨论,毕竟是中国自己第一次做计算机,相当于是从新开始,全靠自己摸索。”

 

我:“当时做计算机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奶奶:“困难肯定有,怎么会不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电子管计算机的零件中国是没有的,买也买不到。我们就自己画图,跑到工厂里面去定制加工零件,再继续做。零件拼装在一起后就要调试,如果试了多次不成功,就换零件,换了还不行,整个方案推了重来,从头开始想方案。”

 

我:“那有没有马上就要做好了,结果发现要重来呢?”

奶奶:“肯定有,这种事情肯定是无法避免的。”

 

 (奶奶和同学在组装计算机)

 

(奶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1960年6月,奶奶前往上海参与了全国第一次计算机会议。在会议上,夏培肃等几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导师为国内的研究者们就苏、美计算机研究情况进行了讲解。奶奶是会议上唯一一名员工,她的任务是将会议的精神和资料带回学校。

同年,他们终于做出了 CD-2(重大-2型)电子数字计算机,即使只能做到每秒计算几十次,但还是成功用于重庆嘉陵江长江大桥的应力计算任务。

次年,晶体管计算机面世。相比起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更小,更轻,计算能力更强。因此,奶奶参与研发的这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不久便被淘汰,属于晶体管计算机的时代随之到来。

重庆大学的计算机研究工作便交给了其他部门。奶奶毕业后留任学校,负责培养后来计算机专业的员工,为重庆大学的计算机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奶奶的经历,在历史洪流中只是掀起了一丝丝波澜,而在同一个时期的中国,无数名这样的科研工作者也在从事着类似的工作。他们也许在今天家喻户晓,也许只作为你的“爷爷”、“奶奶”而不为他人所知。只要不问起,或许你永远都不知道他或她有如何波澜壮阔的经历。

      这不是闻名遐迩的英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不只发生在计算机领域,还发生在战场上,发生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教书育人……等各条战线上。

尽管我们不总是注意到英雄的故事,但正是因为有这样大量出现、极其相似的事迹发生在各个领域,有这些持之以恒、不计得失、只凭一腔热血奉献年华的人,才可能有今天自信自强的中国。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那些没有做出巨大成就的奉献者们绝不在少数。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不断付出的努力工作,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成就了今天我们的和平喜乐。

奶奶那一代人自主研发我国的计算机,全靠查阅书籍和一步步试错才终于获得成功,其中的困难是我们如今无法相比的;而那个时代的许多其他科研人员,从无到有取得一项项科研突破,也都是遵循着相似的轨迹。他们那种纯净的向学、求理之心,既令我深深感叹,又令我感到陌生和遗憾。陌生的是,我从没有过这样的感受;遗憾的是,我居然不曾有过这样纯粹的求学心,小时候懵懵懂懂,不懂学习是什么,长大些就随波逐流没入题海,沉沉浮浮,不需要自己思索为什么学,为谁学,学了能做什么。我感动又敬佩他们,羡慕又渴望成为他们。

那一代人,无论是在纪录片里,还是在他人的讲述里,总是那样的纯。纯粹的为国家,为人民,为当下,为将来。

致敬那个时代所有为祖国发展努力贡献的人,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教师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在这场接力赛中,许多我们身边熟悉的普通人,正是曾为祖国奋力奔跑的“上一棒”,比如郭俊杉同学的奶奶施理君女士。郭同学的这篇口述史访谈报告文笔朴实隽永,历史的“一丝丝波澜”仿佛跃然纸上,看似平淡却令人感动。特此推荐。

                                                             ——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