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上午十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伟德1949官网党委高度重视,分别组织伟德1949官网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委员、员工党支部委员、各教研室、员工党团班集中学习研讨二十大报告精神。二十大报告引发师生热议。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 黄寿松
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令人鼓舞。二十大召开后,我们党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有了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描绘的宏伟蓝图更加令人振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及其教师,要原汁原味地学习领悟好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和新战略,深入把握二十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聚焦时代之问,研究阐释好二十大精神;对照二十大精神,更新充实教学素材,完善优化教学专题,从思想深度、时代高度和历史跨度,把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导入思政课堂。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李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一是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的新理论、新思想,从理论上精准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更重要的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二是积极传播党的二十大的理论和精神,引导广大的新时代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在主动担当中奋发有为,在勇毅前行中创造更璀璨的未来!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 廖茂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这是一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重要理论引领力、强大实践指导力的报告。这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最新指导和宝贵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切实将二十大报告重要精神融入课堂。
第一,要加快加紧对二十大报告的理论学习,及时阅读人民日报、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等重要媒介关于二十大精神的专题报告及理论阐释,提高对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力。
第二,在学习的基础上,对二十大报告做细致分析,形成二十大报告具体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的清单,切实将报告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进入课堂。
第三,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员工进行专题学习和讨论,增加员工学习的主动性,保障员工学习二十大精神的效果。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 姜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强化教学质量、探索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纲要课要将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和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成就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之中,讲清楚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意义;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融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回顾之中,讲清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要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融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和复兴之路的脉络之中,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越性。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 罗嗣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辉。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包括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而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人民至上。报告深刻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的思政课,努力成为青年老员工的良师益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新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新时代故事,建设让青年老员工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政课。
● “四史”教研室主任 朱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并擘画未来,描绘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思政课解读好新时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尤其是理解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既要仔细梳理探究三件大事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要进一步阐释清楚其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朱亚坤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我们可以用“团结”这个关键词作为学习报告的一个切入点。初步统计,“团结”一词在开幕式口头报告中出现了19次。在会议主题中特别强调要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与十九大主题中的“不懈奋斗”有所不同的侧重,较之于十八大主题中“……而奋斗”也变得更加明确。二十大报告正文中还专门有一段文字阐明团结奋斗的深刻含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所以,我们一要团结亿万人民群众,二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三要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 研究生公共课教研室主任 李文珍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二十大报告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作提供了指引。
在二十大报告的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到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门独立出来为一部分进行阐述。可见,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视,认识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学校教育更要发挥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阵地作用。
具体到高校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和科研中,要融入二十大报告精神:第一,把二十大报告的十五部分内容分别融入相关的专题教学内容中去,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第二,在教学中突出“思政课”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作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第三,关注二十大报告最新论述,结合个人的研究背景加强理论研究,更好地贯彻二十大报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