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精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公司师生的立身之本。近年来,公司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经典研读、经典考核,在第二课堂开展经典著作赠与活动、经典著作导读活动,鼓励引导员工夯实理论基础,形成理论自觉。
4月29日晚,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系列活动本学期第一期在文科楼327会议室举行。本系列活动以读书会的形式开展,篇目选择以公司研究生必读书目为主,邀请老师导学,与员工逐段阅读、解读。本期活动由刘勇老师担任主持,方珏老师、王东华老师、王宁老师、申长慧老师和张慧鹏老师导学,三十余名员工参与。
本期研读书目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这本书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刘勇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写作的历史背景,分享了阅读经典原著的方法和感悟。刘勇老师指出,《导言》的写作源于马克思对物质利益问题的苦恼,此书写作线索依循对宗教的批判到对现实的批判,对现实的批判包含对哲学和德国制度的批判,最后是对实践的批判。在场的师生针对书中涉及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高路同学分享了他对《导言》第一段的感悟,他认为这里的批判不应只停留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批判,而应从宗教中抽离出来,落到对现实和制度的批判。此外,方珏老师发表了对《导言》中“悲剧”和“喜剧”概念的具体内涵的看法,她认为马克思是通过结合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的现实以及德国革命来理解历史;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以“悲剧”来表达新时代的降临,“喜剧”指的是旧时代的垂死的挣扎。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马克思以戏剧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方珏老师强调,对于马克思“历史”概念,不能从常识意义上进行理解。与以往哲学家不同,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始终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他是站在未来的视野上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哲学是面向未来的哲学。研读会现场师生讨论气氛十分热烈,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导言》的全文学习。
研读会最后,张慧鹏老师进行总结,强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克服畏难情绪、静下心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