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上午,伟德1949官网“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一十四期于文科楼326会议室举办。东北大学伟德1949官网陈凡教授应邀作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实践逻辑”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伟德1949官网李珍教授主持,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讲座。
陈凡教授作题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实践逻辑”的讲座
讲座现场
陈凡教授是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教授,哲学一流建设学科首席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科技与社会(STS)、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发展,他是我国技术哲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技术哲学方面颇有建树。
陈凡教授在讲座开篇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最好的体现。基于此,陈凡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的理论逻辑;二是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理论;三是谱写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四是如何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的振兴之路。
陈凡教授向与会师生讲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形成的理论逻辑。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资本主义生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恩格斯认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科学技术的诸多论述和基本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陈凡教授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等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推向新的阶段;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我国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促进国家繁荣昌盛;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发展绿色技术、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解决人与自然的协调问题,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新的传承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21世纪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重要文献主要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当下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与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二是中国为什么能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与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三是如何才能走好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开启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实践指导。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相结合,必须要不断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陈凡教授陈述了我国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