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学术交流 | 特雷尔·卡弗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坊”系列讲座第三十二期——孙逸仙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实践、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11-16

 2024年11月5日下午,由伟德1949官网、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实践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坊”系列讲座第三十二期于文科楼225会议室举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特雷尔·卡弗(Terrell Carver)应邀为公司师生作题为“孙逸仙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实践、现代化与发展”的学术讲座。伟德1949官网经理沈成飞教授主持讲座,伟德1949官网林钊教授和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徐长福教授作评议,华南师范大学伟德1949官网凌菲霞副教授作学术翻译。

 沈成飞教授开场致辞并对特雷尔·卡弗教授作简要介绍。特雷尔·卡弗教授是牛津大学的博士,目前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其出版著作有《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卡尔·马克思:文本与方法》《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的生活及思想》等。

 

 

沈成飞教授主持会议

特雷尔·卡弗教授作题为“孙逸仙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实践、现代化与发展”的学术讲座

 

      特雷尔·卡弗教授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建校一百周年为引,指出这正是回顾孙逸仙博士的生平和事业、孙逸仙博士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更加深入地了解孙逸仙博士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的大好时机,他将在讲座中专门探讨孙逸仙博士在现代化和发展进程的全球政治中的地位。他认为,孙逸仙博士属于世界性政治变革活动家,其著作对政治哲学、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做出了贡献。

      卡弗教授认为,孙逸仙没有将自己纳入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而是坚定地与马克思主义保持距离,这一做法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孙逸仙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他指出,只有结合孙逸仙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将他们及其同行进行比较。卡弗教授认为,尽管孙逸仙和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环境在地理、文化、教育和语言上存在着差异,但三人都面临着工业化、殖民化、技术和资本主义的力量;都身处于民主革命运动中,都反对帝国政权、君主政权、专制政权和暴政;他们都是组织者、联盟建立者、演说家、记者和小册子撰写者;他们经常而且必然地与中产阶级、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商人结成有条件的联盟。

 关于孙逸仙在英语世界和欧洲政治、思想传统中的活动家名单被忽略的问题,卡弗教授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在英语世界和欧洲的知识界中被边缘化;二是孙逸仙也被英语世界和欧洲的视角所边缘化,他的工作既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也不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传统。

 卡弗教授阐明,此次讲座的主要任务是概述孙逸仙是如何融入从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发展到现在的全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卡弗教授运用“全球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工具,以“东方-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成功-失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串联论述,把孙逸仙博士“重新定位”为一位在全球政治中值得关注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全球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卡弗教授还特别指出了孙逸仙应对中国以自给自足农业为基础的政治与资本主义力量相遇的政治困境的实践原则,并揭示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卡弗教授以《共产党宣言》为例,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孙逸仙进行了对比分析。他认为,当时中国与中欧的情况几乎是完全吻合的,孙逸仙对中国现代化和发展的关注是全球性力量中一个值得注意但被低估的例子。全球性力量将经济和政治结合为资本主义,今天的地缘政治斗争就是通过这种力量进行的。孙逸仙的政治思想正是聚焦于如何将中国人民统一为一个民族国家,以确保他们能够抵御欧美(后来还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外部势力,这是关乎“人民福祉”的关键问题。

卡弗教授最后得出孙逸仙与马克思在某些方面是“志同道合”的结论。他认为政治行动主义何时、何地、如何与政治理论相遇,以及二者在特定时期的平衡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只能通过非常详尽的方式回答,它要求人们将活动与背景联系起来,并仔细地、批判性地审视可用的资料,才能进行正确的解读。

 

 

特雷尔·卡弗教授(左)主讲、凌菲霞副教授(右)作学术翻译

 

 林钊教授对讲座作评议。他认为,卡弗教授带来了一次精彩的报告,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百年校庆之际,在伟德1949官网,讨论孙中山与马克思的关联,显然具有特别的意义。很多中国的马克思研究者对孙中山其实是陌生的,而这次讲座启发我们在更大的视野中观察两人的思想工作和实践工作,他们都是建构现代世界的革命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政治性质而言是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一性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马克思和孙中山的联结,即中国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共和制的,这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和孙中山两份遗产的共同继承。林钊教授还向卡弗教授提出问题:中国和很多后发国家一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特别突出了民族主义的因素,但马克思对民族主义的思考并不多。我们应如何去探究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对此,卡弗教授从两个方面解答:一是现代化发展进程是随着帝国主义的推进而呈现,资本主义扩张的进程早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全球化进程中政治在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论述其他意识形态时始终保持一个全球的视野,而不是植根于民族国家的;二是从二元分化中成功和失败的观点来看,以联合国为例,在调停国家冲突方面联合国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并不突出,但是并不能否定其背后蕴藏的世界主义思想。徐长福教授对卡弗教授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百年校庆之际应邀作讲座表示衷心感谢,并鼓励在座师生在校庆期间能够推广孙中山先生的著作。

 

林钊教授作讲座评议

 

徐长福教授作讲座评议

 

在交流讨论环节,现场师生交流热烈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卡弗教授就东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和孙中山最重要的差异、两者在民主操作层面的联系性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

 

 

与会师生积极提问

 

沈成飞教授为本次讲座作总结。他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付出,并强调正值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世纪华诞之际,他衷心地希望这场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能够让各位师生有所思、有所感亦有所获。

 

讲座结束后师生与卡弗教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