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下午,由伟德1949官网、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实践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坊”系列讲座第三十一期于文科楼225会议室举行。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教授阿·巴甫洛夫(А·Павлов)应邀来伟德1949官网作题为“列宁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Актуальность практиче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 Ленина)”的学术讲座。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哲学系徐长福教授主持讲座,伟德1949官网吴育林教授作评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萧净宇教授作学术翻译。 讲座现场 徐长福教授对阿·巴甫洛夫教授作简要介绍。阿·巴甫洛夫教授是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社会哲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政治哲学、法哲学、哲学史、流行文化、社会哲学分析等。 徐长福教授主持会议 阿·巴甫洛夫教授作题为 “列宁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的学术讲座 阿·巴甫洛夫教授针对弗拉基米尔·列宁思想在当代社会和政治哲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讲述。他指出,当前俄罗斯学者对于革命的研究并非以列宁的形象为中心,但不可否认列宁仍然是西方左翼理论家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巴甫洛夫教授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的态度从狂热转变为否定的过程,并分析了列宁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政治领域的回归。 巴甫洛夫教授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不仅研究列宁的光荣形象,也积极研究列宁的思想和活动,这些研究具有历史学和思想史的特征。列宁不仅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要人物,而且在某些方面,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得以继续成为现实的思想和社会政治体系的中心点。 巴甫洛夫教授认为,在当今时代,认真研究列宁的人主要是斯洛文尼亚社会哲学家和文化理论家斯拉沃热·齐泽克。齐泽克不仅“恢复”或“实现”了列宁的思想,而且还提醒我们,经典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思想和政治流派。列宁遗产仍然处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位置。巴甫洛夫教授进一步指出,齐泽克作为坚定实现俄国革命领袖遗产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试图阐明和发展的列宁的部分政治理论。近期出版的三部文集(《革命将至:1917年以来列宁作品选》《列宁重装上阵:走向真理的政治》和《列宁—2017》)构成了齐泽克的“列宁主义三部曲”。齐泽克认为,今天的抗议运动恰恰缺乏列宁梦寐以求的东西——组织,或者更恰当地说缺乏“整体性”,这也许是齐泽克试图教给当代左翼的最重要的“列宁主义教训”。没有“整体性”,反全球化的抗议以及任何反对已经形成“文化资本主义”的全球资本主义的社会运动都将失败。齐泽克使用黑格尔的“整体性”一词,重申全球化代表着“抽象的整体性”,而反全球化运动则代表着“具体的整体性”,后者的代表们必须联合起来,进行一场彻底的总体革命。不过,与列宁相比,齐泽克最激进的行为是为革命暴力辩护,即使在今天,齐泽克也不排除左翼斗争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在列宁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巴甫洛夫教授特别提到了中国对列宁的敬仰和对列宁主义的重视。他指出,列宁主义在中国从未被抛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阿·巴甫洛夫教授(左)主讲、萧净宇教授(右)作学术翻译 吴育林教授对讲座作评议。他感谢了巴甫洛夫教授的精彩讲座,他指出,巴甫洛夫教授以列宁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为引题,介绍了俄罗斯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列宁的研究,信息量很大,尤其是齐泽克关于“列宁主义三部曲”,让人深受启发。同时,他向巴甫洛夫教授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列宁为什么会在俄罗斯不再是人文科学关注的对象,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研究列宁实践哲学的现实意义时,除了提出列宁的革命理论对如何反抗全球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需要进行整体性革命的意义外,是否在哲学理论上对列宁的实践哲学提出新的观点或看法,如像卢卡奇提出马克思哲学是社会存在本体论,亦即实践本体论、科尔施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总体性原则,即强调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是一个活的整体,理论和实践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总体、南斯拉夫的“新马克思主义实践派”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本实践观等这样的哲学理论;三是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家,他的实践哲学特别强调革命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是否有新的相关的研究。 巴甫洛夫教授回答了吴育林教授的三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列宁作为哲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被俄罗斯社会所忽视,这不仅有文献的支撑,也是一种历史的现实。学术界重点研究托洛茨基和克伦斯基,而关于列宁的著作充其量只是文学评论家们的作品;关于第二个问题,虽然目前关于列宁的研究较少,但是列宁作为一名哲学家的身份不会被抹去,其关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主张,为当下无论是西方还是西方以外的哲学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关于第三个问题,列宁确实是伟大的实践哲学家,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很少提到这一点,而是更多地关注资本主义,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国情的影响。 吴育林教授作讲座评议 汉伊理副研究员针对本次讲座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列宁在俄罗斯是一个符号,一个文化印象,人们较少将列宁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身份来研究他的思想,而列宁在中国则被视为一位革命英雄,这十分令人欣慰。此外,他还希望俄罗斯的大学能够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建立合作,加深交流学习。 汉伊理副研究员作分享发言 在交流讨论环节,巴甫洛夫教授就齐泽克暴力革命问题、俄罗斯社会对列宁的研究现状问题、列宁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等问题作出详细解答。现场师生交流热烈。 与会师生积极提问 徐长福教授为本次讲座作总结。他再次感谢了各位老师的支持和付出,并指出,本次学术讲座非常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坊和实践哲学讲堂的主旨,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高质量的讲座,推动研究中心不断发展。 讲座结束后师生与巴甫洛夫教授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