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上午,伟德1949官网“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一十二期于文科楼225室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经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经理杨凤城教授应邀作题为“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认知传统文化的历程”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伟德1949官网经理沈成飞教授主持。
杨凤城教授作题为“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认知传统文化的历程”的学术讲座
讲座现场
杨凤城教授先对讲座主题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讲解。杨凤城教授指出,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共产党认知传统文化的历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党史、进行思想解放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实现程度与传统文化的境遇成正相关关系,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历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历程和态度,既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一般特征。
杨凤城教授回顾了中国探究现代化的历程。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在一步步的探索中认识到思想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中不适应革命和现代化要求的因素和糟粕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鲜明批判。这种弘扬和批判的二元存在既体现在显性结构上,也体现在隐性结构上,并穿插于党认知传统文化的历程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态度逐步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由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到助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背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是人们在现代化饥渴缓解后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明确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广泛地运用于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各个领域,体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杨凤城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态度,既有作为中华民族子孙和先进分子一以贯之的理性认知和浓厚情感,又有依据时代特点和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与时变化、有所侧重、不断扬弃的调整,既有高度自觉意义上的鲜明态度,又有日用而不觉的潜在承继。历史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始终在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沈成飞经理作总结
沈成飞经理对本次讲座作总结,并向杨凤城教授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杨凤城教授从现代化视域下看待党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发展历程的理论观点,以及在钻研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过程中要秉持的科学方法论,都令与会师生受益匪浅。杨凤城教授的学术讲座为师生们带来了多元的思想启发,更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