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学术交流 | 周凡教授主讲“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八期:柯尔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4-04-23

      2024年4月10日上午,伟德1949官网“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八期于文科楼310室举行,原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周凡应邀来伟德1949官网作题为“柯尔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形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伟德1949官网经理林进平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篇,周凡教授先带领现场师生回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孕育的历史脉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第二国际、第三国际的理论斗争历程,为后续解析柯尔施的思想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形成奠定理解基础。
      接着周凡教授指出,在第二国际崩溃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头绪——东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他先简述了东方马克思主义中俄国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影响,随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点进行“探源”。他认为,1923年夏是潜在的理论起点,卢卡奇和柯尔施在当时先后出版了《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1924年夏是现实的实践起点,基于当时独特的政治氛围,本意在于弘扬列宁主义的卢卡奇和柯尔施在共产国际“五大”上遭遇到了批判,《历史与阶级意识》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也最终被塑造成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实践起点实质上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生成的历史契机。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生成前,柯尔施接连受到三重批判:一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批判;二是共产国际和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批判;三是苏联德波林学派的哲学批判。之后,柯尔施被划为极左派,并被德国共产党开除。1927年,俄国孟什维克学者施弗林题为《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欧激进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周凡教授指出,正是在这种比较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首次出场。1930年柯尔施出版了第二版《唯物主义历史观:同考茨基的争论》,并在这版新添的导论中对列宁与考茨基同时加以批判。在其中使用了施弗林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意味着这一概念已经获得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自我认同。
      最后,周凡教授还对柯尔施在第二版《唯物主义历史观:同考茨基的争论》导论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背景和本质进行了详尽分析: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产生于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及《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这两本著作的批判之中;第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背景是共产国际发动的“布尔什维克化”运动;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讨论过程,而这一讨论的重要年份是1925年;第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理论,而是一种哲学流派;第五,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西方”,关键在它与苏联的“东方”马克思主义存在根本差异。

      林进平经理对周凡教授表达了衷心地感谢,他表示,周凡教授在本次讲座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彰显了深厚的学术造诣,还就如何撰写文章提供诸多宝贵建议,传授了自己的经验,同时满怀家国情怀,以学者的视角深切关注社会现实。林进平经理进一步指出,文章是内在精神的对象化,能看到作者的才情和情怀,他呼吁同学们学习周凡教授在学术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透过字里行间去把握现象背后本质性的东西,如此方能实现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