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主讲“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六期:“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12-11

       2023年11月27日上午,伟德1949官网“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六期于文科楼310室顺利举行。中国史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清华大学伟德1949官网卓越访问教授李捷教授作题为“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伟德1949官网罗嗣亮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李捷教授作题为“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几点思考”的讲座

 

       李捷教授围绕“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几点思考”这一主题,就什么是文明、为什么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三个问题作了系统深刻的讲解。

       其一,什么是文明。李捷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带领师生从四个维度解读文明概念。从文明的定义来看,文明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础上,形成的主流思想、文化素养、历史传承、典章制度、道德伦理规约、社会习俗风尚、民族信仰、民俗文化、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等。从文明的结构来看,现代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大文明构成。从文明的类型来看,人类文明既可根据不同的演进动力分为强制性文明和养成性文明,还可依据不同的发展方式分为扩张性文明与内涵发展式文明。从文明的特点来看,文明具有渐进性、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和互鉴性。

       其二,为什么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李捷教授从近代文明危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双重视角出发,阐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出场逻辑。从中国近代历史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鸦片战争以来出现的文明危机背景下提出的。李捷教授指出,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中华文明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基本问题,新中国的成立为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契机。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所决定的。李捷教授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起点,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1978年)以工业化为主题,我国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阶段(1978年—2021年)以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为主题,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第三阶段(2022年至本世纪中叶)以科学技术和文明文化为主题,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任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其三,怎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李捷教授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阐明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原则和路径。他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原则。他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科学清醒认识和对待中华文明及其转型,三是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四是努力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努力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是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七是与中国式现代化同步推进。他强调,“两个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魂脉”和“根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轴线,我们要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最后,李捷教授敦嘱各位同学:理解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兼具中国和世界两个视野,既要坚定文化自信,又要放眼全球,做到立足中国、融通中外。

 

师生交流环节

 

       讲座临近尾声,李捷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就师生们所提出的“如何理解文化和文明的区别”“现代文明同质化”“文明危机的内涵”以及“当代老员工应该如何应对文明危机”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罗嗣亮教授作总结

 

       罗嗣亮教授对本次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向李捷教授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本次讲座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思想的高度。讲座报告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明晰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二是历史的厚度。讲座报告提出,任何文明都是在历史中孕育而生的文明,要深刻领会“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三是视野的广度。讲座报告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思考,从世界史角度去分析诸多现实问题。罗嗣亮教授强调,马院师生不仅要重视哲学思维的训练,还要注重夯实历史基础,只有将二者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