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学术交流 | 林锋教授主讲“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五期: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阐释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9

 

2023年11月24日上午,伟德1949官网“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一百零五期于文科楼310室举行。北京大学伟德1949官网林锋教授应邀作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阐释及发展”的学术讲座,伟德1949官网朱亚坤副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伟德1949官网林锋教授作题为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阐释及发展”的讲座

 

林锋教授开篇言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概念的精确理解是捍卫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前提,为此,必须着力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大基础性工作。“照着讲”,即回归经典,准确阐释,不可偏重于一家之言;“接着讲”,即客观审视,与时俱进,在对社会发展新态势的清晰洞察中赋予经典概念鲜明的时代内涵。唯有秉持求真而非求利、过去联通未来的学术态度,方可使经典理论永葆鲜活生命力。随后,他围绕问题的提出、精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概念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现代发展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劳动方式及生活条件发生新变化,“无产阶级消失论”在国外学界盛行一时。这一论调与马克思恩格斯“消灭无产阶级”的革命主张存在本质区别,其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现实解构。林锋教授强调,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应当基于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而非拘于情感上的主观辩护。唯有正确领会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内在本质,才能深刻体悟到其强大而鲜活的当代解释力,进而在“坚持而非放弃,补充而非修正”的原则下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精准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关键在于对“产”的理解。林锋教授驳斥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庸俗阐释,强调无产阶级的“产”指的是生产资料、生产条件的“产”,而非一般财产的“产”(特指生活资料、消费资料)。财产上的绝对贫困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特定历史时代“无产阶级”的外部特征,而非判定“无产阶级”的核心依据。后一种理解路径必然引申出“无产阶级已然消亡”的结论。他进一步援引了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对“无产阶级”的两处界定,明晰“因不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为“无产阶级”的核心特征,而“不占有生产资料”与“被迫出卖劳动力”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恰恰揭示了无产阶级成其为“无产阶级”的真正奥秘。这就是,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而在财富分配格局中居于弱势地位,出卖劳动力成为其谋生的唯一途径,这种相对依附性必然使其沦为资产阶级无情宰割的对象,在深重的苦难与沉重的枷锁之中挣扎度日。

 

在论及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现代发展时,林锋教授用清晰简明的论证驳斥了股份制改革对“不占有生产资料”这一前提的质疑,进一步彰显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概念强大的当代解释力和现实针对性。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这势必要求我们客观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景,对经典概念作出更具包容性与时代性的解读。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部门呈现出的多样化趋势,要求对“无产阶级”概念的阐释必须超出单纯的物质生产领域而进一步着眼于多元化的现代劳动领域。另一方面,绝对贫困的逐渐消失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社会愈发显著的“相对贫困”,对经典概念的扩展不可背弃其根本内核。基于此,林锋教授对“现代无产阶级”作出了发展性界定:“无产阶级”专指资本主义经济领域中,在为谋生而从事劳动时,因缺乏必要的劳动条件或工作平台而依赖、受制于他人或经济实体,是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人身自由的各类弱势劳动群体的统称。林锋教授还就这一界定的内在继承性、归纳合理性与道义合法性作了详尽说明。

 

 

 

交流研讨环节

 

在交流研讨环节,林锋教授就粗陋的共产主义、概念界定的经济局限性与适用社会语境等方面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对本次讲座内容作了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扩充。

 

朱亚坤副教授对林锋教授表达了衷心感谢。他表示,本期讲座坚持了科研真理向度与学术育人温度的有机统一,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消失论”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概念的迷误与错解,展现了主讲人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与深厚的理论功底,令在场师生享用了一场余味悠长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