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邱耕田教授主讲“关于文明冲突论的发展哲学解读”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2-05-10

  4月16日上午,公司“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论坛在线上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伟德1949官网邱耕田教授应邀作题为“关于‘文明冲突论’的发展哲学解读”的专题讲座。公司经理林进平教授主持本次论坛。

  

              

  讲座伊始,邱教授通过追溯二战以来人类所面临冲突的形态变化,简要比较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与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以发展哲学视角对后者的“文明冲突论”展开解读。

  首先,邱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辨析了亨廷顿的“文明”概念。他指出,文化与文明存在明显区别。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这种成果既有积极的,也有中性的,还有消极的;而文明则是指人们所创造的积极的进步的成果,它是社会进步与人类开化的标志。但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并没有区分文明与文化,认为由于现代化的激励,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限重构,文化相似的民族和国家走到一起,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则分道扬镳,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限。因此,其所谓“文明的冲突”也是“文化的冲突”。

  其次,邱教授对文化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哲学解读。他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颠倒了文化和经济及其发展的关系。文化和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文化离不开发展,发展也需要文化的支撑和指引。在某种意义上说,现实的社会发展是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交互作用的过程。狭义的文化概念仅仅属于发展意识的范畴,广义的文化则同时存在于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当中。然而,无论是发展存在还是发展意识,又都构成于具有高度综合性和概括性的发展模式之中。发展模式是发展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统一,或者说是发展的“其然”和“其所以然”的统一。社会发展及其模式的核心是对特定利益的创造和维护,而文化则是对特定利益的反映及影响。谈论文明或文化的冲突,应跳出文化的圈子,深入到导致文化冲突的根据性的东西中去寻找答案,这种根据只能是一定的发展模式,而不是文化的冲突。

  再次,邱教授分析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中的权力与文明/文化的关系问题。他明确表示亨廷顿所说的“权力”实际上就是“发展力”,即“权力”=“发展力”。亨廷顿的所谓“西方实力”的世界地位问题,其实就是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世界地位问题,因其所涉及的一系列现象或要素如经济增长、失业、赤字等基本上都属于发展的范畴,都是发展模式的组成要素。因此,世界秩序的变化不是西方文明的支配或衰落,而是文明背后的发展模式的支配或衰落的问题。文明的强弱或有无“世界意义”,完全要通过发展模式这支杠杆来实现。

  接着,邱教授指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该书以一种新的范式,即文明范式,区分冷战结束后的地区冲突或种族冲突,唤起人们对文明冲突危险性的注意,具有相当高的预见性。该书不惜笔墨,着重论述了中国的崛起及其对西方文明所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明辨此书中所蕴含着的“西方中心论”,即它是从文明或文化的角度在为西方霸权包括文化霸权进行辩护性说理。只有基于哲学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会发现,文明的冲突是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不同发展模式的博弈。

  进而,邱教授强调,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来看待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反对文明关系问题上的文明冲突论和文明优越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与会师生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林进平经理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文明带有历史久远性,文化则较为表层,有着同样文明渊源的国家或地区,受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影响,可能产生不同的文化,甚至产生文化冲突。由此,他进一步辩证地阐发了观念论的作用及其局限。最后,林进平经理代表学院对邱耕田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