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座论坛

讲座论坛

王炳林教授主讲“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九十八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
发布时间:2023-01-07

       3月26日晚,公司“中国道路与文明发展论坛”系列讲座第九十八期在文科楼223会议室举行。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经理王炳林教授应邀作题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纲领性文献”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公司经理林进平教授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计50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王炳林教授围绕如何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分享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他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有两个议题,一是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二是决定召开党的二十大。两个议题紧密联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通过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奠定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党为什么越来越强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他强调,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对于研究党史、客观评价历史至关重要。

 

       接着,王炳林教授围绕《历史决议》分五个部分进行讲述:一是制定《历史决议》的必要性及其特点;二是党的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四是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内在逻辑;五是深刻领会十条历史经验。

 

       王炳林教授从现实必要性和历史依据两个方面分析制定《历史决议》的必要性。他提出,制定《历史决议》的现实必要性可以归结为三个“需要”:一是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条件下开启新征程需要有一个历史的权威总结,知道我们过去怎么成功,未来才能更好的继续走下去,这是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二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三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他强调,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八一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有国内稳定发展的主观条件的支持。

 

       王炳林教授介绍了《历史决议》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聚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已先后制定了两个历史决议,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决议基本都已解决。基于此,第三个历史决议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期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二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三是注重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与已有结论相衔接,保持严肃和科学。

 

       王炳林教授阐述了党的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科学定位。他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本质是为人民谋福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形成有新内涵。《历史决议》强调了“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思想主题有新发展。《历史决议》里提到的思想主题发展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三是核心内容更加丰富,由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发展为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四是理论定位有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王炳林教授就“准确把握党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内在逻辑”进行讲解。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从纵向上看,是在大历史观下提出的关于人民命运、道路选择、理论创新、自我革命和世界影响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的总结,贯穿百年党史的全过程;从横向上看,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与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文明进行对比,自豪地宣布“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王炳林教授分析《历史决议》的十条历史经验。他指出,“十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十个坚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他强调,“十个坚持”的核心是三大关系,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他强调,“十个坚持”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提问与交流环节,王炳林教授对线上线下师生们的问题和困惑一一做出了专业、详尽的解答。

 

 

       最后,林进平教授就讲座内容分享自己的体会。他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了党的道路不会偏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两者基础之上的守正创新和发扬光大。他强调,我们要站在现实的角度去理解历史,在现实中守正创新,在学习《历史决议》的过程中,以大历史观解读百年党史,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