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16210032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urse Code: 16210032)
学分:4 总学时:72
讲课学时:54 实践学时:18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全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员工了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帮助员工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员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帮助老员工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3学时)
1、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学时)
1、教学内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历史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2)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学时)
1、教学内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内容
(4)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重大意义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难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3学时)
1、教学内容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3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难点: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3学时)
1、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2)难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3学时)
1、教学内容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全面深化改革
(3)扩大对外开放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2)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2学时)
1、教学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重要性,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途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以及认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
要意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
(2)难点: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要性。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3学时)
1、教学内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
(2)难点:新形势对台工作方针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3学分)
1、教学内容
(1)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3学分)
1、主要教学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4)全面从严治党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难点:新形势下全民从严治党
四、实践环节设计
本课程课外安排实践环节共有18个学时。实践环节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由老师指导,员工自主进行,形式多样,形式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社会调查。可以以员工身边的事情为对象,也可以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对象进行调查,形成报告;
2.参加公益活动。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认识;
3.读书报告或参加校内外的与本课程相关的主题活动,素质拓展训练及讲座,论坛等。
4.参与学院组织的项目化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任课教师在课堂组织员工汇报、交流和讨论社会实践体会、心得和成果,并结合员工表现给员工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提问、讨论、多媒体课件为辅。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
2、成绩评定。员工的课程总评成绩由考勤、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诸项构成。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参考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